公主庄园文学>历史穿越>清穿之皇长子 > 27、第 27 章
    给皇子择妻,说简单也简单,说复杂也复杂。反正不是八大姓、就是博尔济吉特,再不然也是官宦人家。不管满蒙汉,横竖都是旗下人。

    其中的复杂之处,就取决于皇子本人的现实处境,和皇帝的安排。

    看康熙的婚姻经历、后宫妃嫔来源分布就知道,要在这位皇帝的后宫混口饭吃,还想吃得好、吃得饱,那就得看皇帝的现实需求。什么出身高低、是嫡是庶,什么本人才具如何,都没有这个重要。

    比方说满洲旗下八大姓,说起来好像人多势众多了不起,可大族人丁繁茂,父祖直系倘若没有爵位、不是高官照样白搭。惠妃和荣妃就是典型了,有个好姓氏,不还是当庶妃熬了那么多年。

    宜妃的郭络罗氏不是八大姓,家中阿玛不过是个佐领,可这也没耽误她不生子就封成宜嫔,格外得到康熙眷顾。

    而孝昭皇后钮祜禄氏,她可是遏必隆之女,开国五大臣额亦都的嫡脉,做皇后绰绰有余。

    但那又如何?

    最后不还是等到仁孝皇后去世,才能被扶正成为继后!

    要知道赫舍里氏从索尼开始算起,发家不过两代人,索尼之父只是关外直文馆的学士,跟钮祜禄嫡系这种,在关外就出了太宗皇太极元妃、子弟尚主,娶宗室女的簪缨之家压根没法比。

    但人家赫舍里氏的姑娘就是当了皇后,外孙封了太子。一等公的女儿就是妃礼入宫无封号,与庶妃们一起熬了许多年,不服也得憋着。

    因为康熙站在赫舍里氏后面,他需要赫舍里氏的女儿做他的皇后,而且两人感情还不错。

    如果这还不够,那么看看如今的德妃和卫庶妃,人家出身包衣又怎么样?宫女拔出来又如何?生了皇子照样封妃,儿子照样前程可期。

    所以对于皇帝以及皇家子弟来说,妻族出身再好也只是锦上添花,又不是娶个五大臣后裔、大姓家的媳妇就能当太子。要真有这种想头,简直不值一哂,让人发噱。

    何况大家大族难免良莠不齐,到时候出来个拖后腿、为非作歹的,还不如没有这门“好亲戚”。

    皇帝为儿子择妻,自然也要挑选一下,要选好的,宜室宜家的。立志要做三好父亲,而且希望儿子们永远友爱的康熙,在一般的硬性条件之外,其他方面还要想的更多些。

    那么,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操心父亲,开始为自己十周岁的长子选老婆的康熙,此刻在养心殿暖阁里,用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,勾勒一下京里可以做亲家的人家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    康熙在儿女的婚事上自然有他的安排,比如大格格,他就想好了预定给博尔济吉特的小班第。这孩子如今在京城里做侍卫,再大些历练一二就可以委以重任,大格格既联姻博尔济吉特,还能长留京城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全了他和常宁的兄弟之情,二来孩子也能尽孝于两位太后膝下,三来也是抚慰科尔沁。一举三得,完美主义者玄烨美滋滋的心满意足。

    可轮到给胤禔

    选媳妇,真正开始动手勾画范围的康熙就有些苦恼,他对长子的重视和父爱是毋庸置疑的,但胤禔上头毕竟还有胤礽这个皇太子。

    胤禔要是个与胤礽年纪相差特别大的小皇子,那么娶个五大臣一等公家的女儿,反而没那么要紧。小儿子嘛,政/治意义不那么重,赶上年龄相仿也不会有人过度发散。

    但胤禔是皇长子,外头还有明珠这样的舅舅,康熙希望他的儿子们能永远如现在这样友爱下去。那么他就要杜绝所有可能影响兄弟情谊的可能,康熙就在几个姓氏上标注道:长子媳不可出于此。

    公府就那么几个,在不打算给皇储和长子选择博尔济吉特氏的情况下,如果胤禔娶了一个门第太高的媳妇,将来胤礽成婚,相处起来恐怕也是别扭,万一心存芥蒂就不美了。